金色的月球,一直是诱惑人类的迷宫。

“嫦娥奔月”、“吴刚折桂”的美妙传说,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美丽诗词,曾经让许多人对月球充满了想象。

“天狗食月”、“天上一日,人间一年”、“孙悟空大闹天宫”、“牛郎织女”,甚至近代的动画片也无一不表现了人们对天上的想象与好奇。

直至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成功登月,我们方知“嫦娥奔月”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话。由此,人类探索月球的行动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。

相信很多朋友还记得,在三个月前的6月17日,我国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聂海胜、刘伯明、汤洪波三名宇航员成功飞天,开启历时三个月的太空任务。

就在9月17日13点34分,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任务,返回舱顺利着陆。

这次的航天任务,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,成功验证了径向交会技术,为后续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;在轨运行期间,航天员在空间站组合体中完成了长期驻留试验,考验了空间站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、工作、健康的保障能力、相关技术,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;与此同时,航天员组织实施了两次出舱活动,在机械臂支持下,开展了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。 

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七次载人航天飞行,也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,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 天,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。这,是重要的历史时刻,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。

人类离开地球开始在太空生活,最早可以追溯到1971年。

1971年,前苏联宇航员乘坐联盟11号飞船发射上天,仅仅在太空中生活24天的他们,在返回地面时发生了悲剧,由于座舱漏气,且没穿舱内宇航服,三名宇航员窒息而亡。这次任务创造了历史,但虎头蛇尾,令人唏嘘。

1973年5月23日,三名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飞船升空,但发射过程中巨大的气动力将空间站一侧的太阳电池翼撕了下来,另一个则被卡住无法展开,仅仅离开地球28天便被迫返回。 

1998年12月4日,奋进号航天飞机携带美国团结号节点舱和六名宇航员发射升空,然而,无论曙光号还是团结号,都没有支持宇航员生活的必要设施,只能在两天时间里和空间站对接,然后草草返回。此后两年,国际空间站大部分时间处于无人状态。 

2011年6月16日中国神舟9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,随后在18日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。三名宇航员景海鹏、刘旺、刘洋在太空生活了13天后返回地球,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经验的国家。这次飞行从技术上说非常类似于1971年联盟11号的礼炮一号之行,只是中国完成得非常成功。 

纵观这几个历史时刻,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,就是它们的时间间隔分别是2、25、13年。除了苏美最早的试验空间站间隔只有两年,其余平均为十多年一次。最后一个时刻距今天也是十年。这说明空间站具有极高的门槛和难度,不是谁都能玩得起来的。再仔细看前几个时刻苏美交替,后来则是中国。很明显,太空中的格局或力量对比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,实力新玩家已经出现。

在中国,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,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到空间站,在空间站里面遥望地球,感受这颗蓝色星球的无穷魅力!但是,自从1998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建站以来,从来没有一名来自中国的宇航员能够踏入国际空间站半步。对于我们来说,这是一个几十年都无法实现的梦想。

美国人主导的国际空间站由美国、俄罗斯、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(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英国、比利时、丹麦、荷兰、挪威、西班牙、瑞典、瑞士)、日本、加拿大和巴西共计十六个国家联合建造,建成以来产生了大量空间科研成果。但是国际空间站从规划设计,到建造运营,再到结出硕果,这里面没有我们中国人什么事儿。国际空间站没有中国参与,还能叫“国际”空间站吗?

显然不能。

所以这次,神舟12号的成功发射及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入驻和20多年前国际空间站的首次入驻具有相似的意义,都代表了人类在太空的持续存在。所不同的是,这次是不同的国家,不同的人。它将改变几十年来美俄主导的太空格局

这是“历史时刻”,继美国、俄罗斯和日本之后,中国是全球第四个对太空展开全面探索的国家。中国人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,以后在太空就有我们的家了,属于我们中国人的“太空家园”,星空离我们不再遥远,我们正在亲历历史。

所以作为“太空梦启蒙”的月球,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,伴随着神话世界的神秘莫测,负载着童年孩子的美好梦想,见证着航天科技的日新月异,凝聚着我们深厚的生命情感,它象征着想象,寄托着希望。